月平均成本vs期末庫存總值計算方式 |
【期末庫存總值】算法 |
期初庫存總值 + 本期進貨總值 –本期銷貨成本 + 調整金額 = 期末庫存總值 |
【月平均】算法 |
期初月平均總值
+ 本月[取得成本類單據]的總值 |
期初月平均數量 + 本月[取得成本類單據]的數量 |
|
※成本類單據:
進貨單、進退單、入庫單(加工入庫打勾)、組合單(抬頭)、組裝單(抬頭)、分割單(分割單只是將成品分割到生產線上,並沒有入庫,不會影響成本)、調整單(總值、單價、單價+數量)、製造成本差異……等。 |
→期末庫存總值 / 期末數量 等於「 月平均值 」? |
◎範例一: |
日期 |
單據 |
數量 |
異動成本值 |
月平均 |
期初 |
數量
1
總值 10
|
10 |
2/1 |
進貨 |
2 |
40 |
--- |
2/2 |
銷貨 |
- 1 |
-16.67 |
16.67 |
期末 |
數量
2
總值 33.33
|
16.67 |
|
※當本月期末總值及期末數量皆為 >0 時,其所計算出「月平均成本值」則為本月的月平均值;
月平均值 =(10 + 40)/ (1 + 2)= 16.67
※期末庫存總值 = (10 + 40 – 16.67)= 33.33;期末庫存量 = (1 + 2 - 1)=
2 |
◎範例二: |
日期 |
單據 |
數量 |
異動成本值 |
月平均 |
1/1 |
進貨 |
1 |
10 |
--- |
1/2 |
銷貨 |
-1 |
-10 |
10 |
期末 |
數量
0
總值 0
|
10 |
|
※在正常的進銷貨情況下,其期末的庫存總值/期末數量,也並非一定等於「月平均成本值」 |
◎範例三: |
日期 |
單據 |
數量 |
異動成本值 |
月平均 |
期初 |
數量
1
總值 10
|
10 |
2/1 |
銷退 |
2 |
20 |
10 |
2/2 |
進退 |
-2 |
-24 |
--- |
期末 |
數量
1
總值 6
|
10 |
|
※月平均值
= (10 - 24)/(1-2),但因分子或分母當為負值或等於0時,則以上個月月平均值作帶入計算,所以本月的月平
均值為10,所以「銷貨成本」則為銷貨數量*月平均值( 2 * 10 = 20 )。
※期末庫存總值 = 10 + 20 – 24 = 6 ,期末數量 = 1 + 2 – 2 = 1。
※所以月平均 10 ≠ 庫存總值 6 / 1 = 6 |
◎由上範例得知,因
【期末庫存總值】計算方式與【月平均成本】計算方式不相同,所以,【期末庫存總值/期末數量】,並非一定等於【月平均成本值】。 |